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精品课程 >> 正文  

校级精品课程

2018年10月28日 22:25  点击:[]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校级资源共享课




课程名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负责人 岳宏杰

建设级别 一般项目

所属院(部) 马克思主义学院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教务处制

一、
课程负责人及课程组情况

课程名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姓名

岳宏杰

性别

出生

年月

1978.1

专业技术职务

/行政职务

讲师/

联系电话

(手机)

13840225630/

主要成员


姓名

出生

年月

职称

工作单位

分工

李金华

1964.2

副教授

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学专题的规划和设计

崔楠

1979.5

副教授

研究生学院

专题教学相关资料收集

田克

1973.1

副教授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专题教学相关资料收集

郑晓娜

1978.12

副教授

马克思主义学院

各专题课后习题及作业

马新凤

1963.1

副教授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专题教学相关视频采集

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

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人员配置与中青年教师培养


本教学团队共有6名专职教师,其中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5人;副教授5人,讲师1人;年龄结构配比合理,从事本门课程教学30年以上的教师2名,20年以上的教师1名,10年以上的教师3名。多年来,课程团队的教师苦练教学基本功,形成了较强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突出,多次参加校级、市级、省级教学比赛,并取得较好成绩。教学效果得到校内外专家、校内教学督导、教师和学生的好评。

教学改革与教

学研究

团队成员承担与本课程相关的省级/校级教改、科研项目,获得校级及其以上的教学成果奖励,发表的课程建设相关论文或出版的著作等

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网络资源共享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法”研究;

2、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与网络在线教学有效融合研究;

3、校教改课:新媒体视域下分众式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运用与实践研究;

4、沈阳市教科工委大学生思政专项优秀成果三等奖:利用移动新媒体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

5、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基于在线跨校选课的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探索与推广;

6、校教学成果二等奖:“微时代”利用移动新媒体提升我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研究;

7、论文:利用移动新媒体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研究,《沈阳干部学刊》2016年8月刊;

8、著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与网络在线教学融合研究》东北大学出版社,2016年8月版;

.课程建设情况2000字以内)

    围绕1.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2.教学方法与手段3.团队建设4.研究成果及应用5.资源建设6.课程考核7.创新与特色,七个方面对课程建设的预定目标及当前达成情况进行总结性阐述。取得的阶段性成果需提供相应的支撑材料(电子版)粘贴附后。

1、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2018年初,国家教育部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进行重新修订,为此我们围绕新教材对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修订

第一讲 导论(2学时)

1、为什么学?

2、学什么?

3、如何学?

教学方:课堂讲授

主要负责教师:岳宏杰 崔楠

第二讲 大学之道——如何以充实的大学生活奠基未来?2学时)

1、大学是什么?你了解沈航吗?

2、大学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何适应?(生活环境、社会活动、学习要求)

3、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

教学方:课堂讲授

主要负责教师:岳宏杰 崔楠

第三讲 理想之道——如何补好精神的“钙”?3学时)

1、除了个人理想,我们还需要社会理想吗?

2、理想信念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什么用?

3、大学生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

4、如何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教学方:课堂讲授与网络教学

主要负责教师:郑晓娜 田克

第四讲 家国之道——如何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3学时)

1、中国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2、新时期爱国主义有何时代价值?

3、大学生如何成为改革创新的实践者?

教学方:课堂讲授与网络教学

主要负责教师:田克 马新凤

第五讲 成我之道——如何创造有价值的人生?3学时)

1、什么是人生观?怎样的人生是值得过的?

2、如何正确认识人生矛盾?(得失观、幸福观、生死观)

3、如何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教学方:课堂讲授与网络教学

主要负责教师:马新凤 李金华

第六讲 传承之道——如何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3学时)

1、为什么说中华传统美德具有跨越时空的永恒魅力?

2、如何对待中华传统美德?

3、如何推进中华传统美德的现代化? 

教学方:课堂讲授与网络教学

主要负责教师:岳宏杰 李金华

第七讲 明德之道——如何创造崇德向善的道德人生? 3学时)

1、我们为什么需要道德,需要什么样的道德?

2、如何看待当前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

3、如何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教学方:课堂讲授与网络教学

主要负责教师:岳宏杰 李金华

第八讲 学法之道——中国的法治体系是什么样的?(5学时)

1、法律的本质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运行  

3、我国的宪法与法律部门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教学方:课堂讲授与网络教学

主要负责教师:田克 崔楠

第九讲 法治之道——如何树立法治观念?(3学时)

1、法治有何特征?(与神治、人治对比)

2、如何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3、如何维护法律权威?

教学方:课堂讲授与网络教学

主要负责教师:崔楠 马新凤

第十讲 守法之道——如何让法治精神落地生根?5学时)

1、如何认识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2、我国宪法法律都规定了哪些权利与义务?

3、如何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教学方:课堂讲授与网络教学

主要负责教师:李金华 岳宏杰

2、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学与网络在线教学有效融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及思想状况的差异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讨论式;配合习题思考、案例分析、自学、提问、调研、作业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3.团队建设

本教学团队所有成员参与了2018518-19日教育部组织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2018版教材使用培训并且平均每2周开展一次集体备课,加强团队成员间的沟通与学习。多年来,本教学团队的教师苦练教学基本功,形成了较强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突出,多次参加校级、市级、省级教学比赛,并取得较好成绩。

4、研究成果及应用

深刻领会了新教材的编写精神之后,目前已经结合教材内容划分了主讲专题,明确了各专题的讲授内容、学时分配、课程设计、教学方式及考核方式。并依据各任课教师研究专长进行了分工,明确了各任课教师主要负责的专题内容,形成了统一的教案和课件。为了加强资源共享课建设,各位老师已经收集完各专题讲授内容对应的案例资源、实践作业和任务,并将上述资源上传到网上。

5、资源建设

通过一年的建设,目前围绕该门课程已形成一定教学资源,包括各专题的课件、教案、参考资料课后习题、思考题等

6、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实行课堂考核与网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①课堂考核(40分):任课老师根据课程的内容,安排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互动,包括:专题讲演、课堂讨论、发言、参与微信公众平台话题讨论等多种形式。教师根据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表现情况给分,最高20分。对学生到课情况的考核,采取抽查点名或全点名等不同方式。无故旷课一次扣掉10分。请病假事假超过3次及以上者,成绩不能评定为优(病假事假请在点名前向任课教师请假,否则按旷课处理)。根据学校有关规定,无故缺课3次以上(含3次)者,期末成绩为“不及格”。出满勤最高给20分。

情景剧考核(30分):任课教师根据各班学生的特点、能力和兴趣,利用课外学时时间编排情景剧,要求以班为单位,全员广泛参与,根据《情景剧评分标准》给予评定。

网络考核(30分):在网络上阅读各专题下的学习参考资料,并选取两篇阅读材料撰写阅读报告。

7、创新与特色

整合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各资源要素,实现了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有效融合该门课程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基础在“课程”、 重点在“思政”、 关键在教师、成效在学生。资源共享课建设创新性得整合了这些要素,适应了网络在线教学兴起的背景下,兼顾课堂教学和在线教学两种教学模式的特点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实现了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方法上的有机结合。

.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500字以内)

主要就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进行阐述。

1、主要问题:

(1)如何在教学中建立兼顾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优势的“混合式教学”体系,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和有机融合?

(2)如何通过课堂讲授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将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拓展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内容、空间和时间,实现学生的在线学习和知识扩展学习

2、解决办法:

(1)构建“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实施体系,实现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机互补。思政课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各具特点,不能相互取代。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体系有利于实现两者优势互补。

①基于在线教学中的SPOC教学模式和相关理论,通过研究思政课线上线下教学之间的优势互补,通过课堂教学勾勒理论线索、科学设定问题,有序引导在线资源的正确使用。

②通过在线教学拓展教学资源和丰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实现二者之间的教学方法融合,改善了思政课教学效果,提升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并丰富学生的理论视野。通过对1000余名大一在校学生的满意度调查,对该教学模式的满意率为88%。

(2)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共享(课件、案例、纪录片、在线测试、练习题等),构建一个完整而又内容丰富的教学体系,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视野,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同时,结合网络共享课建设,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将已有教学研究成果,如专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剧教学法等,与网络共享课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将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有效结合起来。









.下一步建设的重点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500字以内)

主要就课程建设拟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意见或建议)等进行阐述。


本课程下一步建设的重点及拟采取的措施:

1、通过“混合式教学”创设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资源,实现分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潜能,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针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教材统一性和不同专业学生多样性的特点,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来扩展传统教学资源与方法,实现思政课教学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

通过开展集体备课与教学研讨,设计不同的教学实施方案,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因材施教”,分别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以及教学资源推送等方面体现出差异化的教学设计理念,按专业分层次地开展教学活动。

2依托网络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进一步探讨并细化考核方式、方法通过学生在线学习检测、在线测试、在线提交作业、在线回答问题等方式,与课堂考核结合起来,完成对学生的考核与成绩评定。



.经费使用情况

序号

支出项目

金额(元)

1

差旅费

1400

2

邮寄费

100

3

打印复印材料费

1000

4

交通费

500

5



6



7



8




合计

3000



.审核意见

所属院(部)对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情况的意见

















     学院(部)负责人(签字):                      学院(部)盖章


                                                                 年   月   日

教务处意见







                                                        教务处盖章

                                                                 年    月   日

七.附件:阶段性成果支撑材料

1.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2.教学方法与手段3.团队建设4.研究成果及应用5.资源建设6.课程考核7.创新与特色七个方面的阶段性成果相应的支撑材料(电子版)粘贴附后一并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