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健康之家 >> 心理园地 >> 正文  

心理园地

2018年11月28日 16:57  点击:[]

心理园地: 适应心理

          学习心理  

人际交往  

恋爱与性心理  

情绪心理  

择业心理

3.1适应心理



大学新生首要功课是“断奶”

正值秋季开学,大学新生们正整装行囊、放飞理想。如何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除了物质上的准备,还需要做好相关心理调适,在近日举办的第九届亚洲社会心理学大会期间,记者采访到几位国内心理学界的知名专家。希望他们坦诚的分析和建言,能让大学新生有所启迪。
   尽快走出学业迷茫

   据北师大心理学学院院长许燕介绍,准备进入大学的新生一般不了解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学习方式有着质的区别,入校后有可能出现诸多的不适应。

   首先是对大学学习方式不了解。形象地说,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是被“老师抱着走”,教学是满堂灌,更多的是记、背、考的学习。而大学强调学习动机和主动性,老师只是对难点、重点、国际前沿和实践应用等进行引导,不再照本宣科,课堂教学中有60%的是课本之外的知识。

   其次,大学教育不是等待老师提供答案,更多的是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包括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创新的思维去汲取知识,去发现尚需求解的未知。这才是大学培养人才的真谛。

   其三,在许多重点高校,由于“尖子碰尖子”,过去的一些优秀学生的成绩排位会产生巨大落差,并随之产生心理失衡,引发对自信心的挑战。部分新生因学习成绩下降而引发自卑、悲观,甚至出现逃课、退学等现象。这是大学新生进校普遍需要接受的心理考验。

   学会克服生活自卑

   许燕说,每年送孩子进入新学校时,许多家长的眼光,不是聚焦在学校可以学到什么,学科优势是什么,教师的学术水平等方面,而是体现在对住宿条件、生活环境的重视。这种对生活条件引导的失误,使学生在来到地处大城市的学校后,对物质生活的重视高于对学习知识的重视,发生关注视点的错位。

   特别是一些农村孩子初到大城市,进入与家庭生活环境截然不同的大学校园后,巨大的条件反差会让他们行为和心理上产生强烈的不适应。比如,有的学生不会使用“一卡通”,也不好意思问,只好自我封闭。有的同学因家庭贫困,内心敏感且缺乏自立自强的行动,又不愿意让同学知道,宁可在吃穿等生活细节中省吃俭用,也不愿意接受学校和同学的帮助,从而导致心理贫困。
   学会调适心理冲突

   90后的心理特点总体显示出很自我,面临更多的心理迷茫、焦虑和冲突。引导学生自己解决好心理冲突,有利于他们进入大学后健康成长。

   为此,一是家长、社会应正面引导,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在大学学习,要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尤其要认真了解学校发给新生的入学手册,它对新生接受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很有帮助,而现实是许多学生并没在意。

   二是要广开视野。与基础教育阶段所有学生的精力都集中在学习和应试中不同,大学是学生进入社会磨炼之前的过渡时期,需要学生接触社会,学会分析判断,避免混淆是非、随波逐流。

   三是要学会接受帮助。大多数高校都会对新生进行心理测查,对有需要者提供帮助,而有的学生会拒绝。其实,青少年的心理弹性很大,有了问题只需稍微帮助就能过去。尤其是贫困生进入高学并努力学习,国家和学校的各种资助政策都会帮助他们完成学业的,完全不应该有过重的心理负担。

   理智面对恋爱情感

   近年来,大学校园谈恋爱早已成为时尚,并发生着本质的变化,“毕业即分手”的现象是屡见不鲜、见惯不怪。对此,百合网曾做过的网络调查显示,目前,90后比80后的婚恋观更现实,而且5年一个周期在递增。也就是说,现实性与出生年代成反比。校园恋爱大多为解脱寂寞而选择的开心生活方式,是否需要父母认同也是随着年龄的降低而降低。这表示,他们对选择谈恋爱的态度更加趋于实用。

   对大学期间学生积累谈恋爱的经验,百合网副总裁慕岩持赞同态度。他说,我国的各级各类教育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特别缺失,而且几乎是空白。有的高校开设相关选修课,大都是爆满。而在国外许多学校,从初中阶段就开设的亲密关系课程,不仅让学生学会与人相处、而且为成人后婚姻恋爱积累经验。实践中,部分大龄青年不善于与异性交往,想不清楚自己对婚姻对象的角色定位,多半就是没有经历和接受过相关教育所致。    

   尽管大学谈恋爱逐步被社会接受,但也面临着各种因心理不成熟而引发的冲突。为此,慕岩建言,大学生应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尤其不能与人格有缺陷、过于自私的人轻易谈恋爱。这样的人往往情绪不稳定,逻辑思维和行为较为怪异。如果已与这样的异性朋友相处,建议恋爱的节奏放慢些,发展太快容易“被爱情冲昏头脑”。要多听取朋友的建议,并多看一些相关书籍。同时,认真思考“想找到适合自己的另一半,自己有否爱的能力”。

如何适应校园人际环境

大学里面的师生关系将变得非常离散,学生要学会做自己的老师。此外,能否与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一个关键。在中学阶段,学习内容、学习时间甚至学习计划等都是由老师安排的,学习效果也主要由老师来进行检查。而在大学里面,班主任或辅导员最多一周与学生见一次面,师生关系将变得非常离散。一旦到了大学的高年级,一个月也难得见到老师一面。在学习和生活上,大学老师只把握大的方向,具体的工作大多由学生自己或班干部组织完成,学生需要学习做自己的老师了。为了能够较好适应这种师生新的关系,大学新生要学会自己来确定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自己安排学习时间,自己选课,自己检查学习效果,并且主动找教师征询意见,请教师帮助解决困难,定期向教师汇报学习状况,提出自己的计划并与教师共同探讨。

   在大学新生的人际关系中,问题最多的还是同学之间的关系。由于班级和宿舍里的同学分别来自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家庭,他们在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往往容易发生冲突。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大学新生都必须面对它,接受它。首先要学会承认各人有各人的生活习惯和价值体系,如果你与别人生活在一起,你就得连同他(她)的生活方式一起接受。如果别人的生活方式有碍于你的生活(如夜里看电视影响你的休息,未经允许随便动你的东西等),你就需要委婉地提出意见,并适当地进行自我调整(如调整作息时间、调整宿舍等)。    

   要想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还要做到对人宽,对己严,切忌以我为中心。在平时的生活中,做到三主动:即主动与同学打招呼,主动和同学讲话,主动帮助别人。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不要过于计较别人能不能、会不会报答你。

   此外,要主动去做一些公共的工作,以增加同学们对你的好感,同学间的关系也就会融洽了。在给同学提意见的时候,必须动脑筋,讲究方法和技巧。比如,同宿舍的人爱彻夜卧谈,影响了大家的休息。直接提意见制止他们难以奏效,那么可以相应地调节自己的计划,或推迟上床的时间,或听听英语磁带。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给别人提意见一定不能当着众人的面,以免使对方难堪、丢面子。


大学新生适应心理调整法

适应是所有大学新生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新生学习与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将有助于新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新生适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顺其自然法

  这种调适法的核心是要在整个适应过程中保持一种自然、宁静、平常的心态,主动直面各阶段出现的得失成败,特别是要坦然接受适应过程中的各种困难、问题,不抵制、不反抗、不回避,而是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它,努力克服、解决它,形成与大学相协调的生活态度,对学习、生活的个体安排与学校的整体进程保持一致。

  积极暗示法

  暗示是对非对抗条件下,通过语言、表情、体育以及符号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之接受暗示者的意见和观点或按所暗示的方式去活动。暗示可分为自我暗示和他人暗示,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在适应过程中,新生时常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陌生的但又相当重要的场景、人物等。在进行上述活动前,新生应适当运用自我积极暗示,调动一切有利于完成任务的潜在身心资源。

  重新评价法

  由于中学和大学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包括社会评价方式和自我评价方式,尤以自我评价方式更为重要)发生了显著变化。如读一优秀中学生的评价方式是比较单一的,主要上一学习成绩;对于优秀大学生的评判方式是多元化的。除了学习外,还有社交能力、社会工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个特长、专长(如文体、艺术)等。不少新生在进大学后不久就猛然发现,在中学时一直引以为豪的优点、长处早已黯然失色,自己的不足、缺点反而暴露出来了。在这种情况下,多数新生强烈感受到自己角色与地位的骤跌。因此,正确认识与评价方式,建立与新环境相适应的评价方式,对新生顺利适应大学生活就显得非常紧迫。新生要注意汲取和学习别人的优点,不断提高个方面的知识和修养水平。在与别的同学交往中,无论是水平比自己高的还是不如自己的,都应该从他们那里吸取一些有益的东西来提高、丰富自己。因自视高傲而不屑与人交往和因自卑而不敢与人交往,这两种情况不仅对新生的适应不利,而且也会限制以后的发展。

  再定目标法

  新生在进校后不久,随着对大学的好奇新鲜感的逐渐消退,多数人发现,不仅在上大学前对大学的美好期望、无限理想别客观现实击碎而且还强烈感受到各种目标在实现过程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具体表现为:迷茫型,即上大学前预设的目标变的越发渺茫;丧失型,不少学生进入大学后,在高考的 目标实现后,顿感失去了任何目标;冲突型:部分新生入大学后不久,在对大学整体情况并不是很熟悉的情况下就建立了多个目标。客观上这些目标之间存在着冲突,在一个时段内实现这些目标存在着诸多的困难,但这些新生又不愿忍痛割舍其中的部分目标。于是,他们因同时实现多个目标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焦虑和紧张。在新的环境里,为使新生的学习、生活有明确的动力、努力方向,每个新生应适合自身特点,重新设定目标。

  参加实践法

  人的心理是社会文化交往、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因而新生参加人际交往、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和体育运动等,往往有利于锻炼心理,增强意志,丰富经验,发展才智,从而促进心理的健康和发展。新生作为社会一员,无论是环境的适应、技能的提高 还是目标的实现、情感的满足等都需要新生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实践。

  宣泄情绪法

  新生在适应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负性情绪。为防止长期被负性情绪困扰,应及时宣泄负性情绪,从而获得心理平衡、恢复正常心境。

  交流沟通法

  适应期间,当新生在人际交往和环境适应等方面产生困惑、苦闷时,应针对不同问题,及时主动与父母、老师或师兄师姐们交流、沟通,像他们共同探讨对策,倾听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寻求他们的支持。

  心理咨询法

  当新生在适应过程中产生各种负性情绪和消极心理,在经过自我调适、交流沟通后仍无效时,应主动向高校心理咨询机构,每学期在固定时间向学生开放,新生可主动前往,寻求帮助。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个新生用针对自己的适应心理,灵活运用心理调适方法,从而加快适应过程,使整个大学生活有个良好的开端。



3.2学习心理


大学生健康学习心理的培养

 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进入角色,熟悉生活,提高自身适应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要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不断地调整自己的位置,使自己的需求和发展与社会的需求和发展相一致。这就是说,随着大学环境的变化,要使自己进入“角色”,在新的大学生活中寻找自己的方位,确立最佳位置。此外,培养自信心,在大学生学习中尤为重要.由于大学是人才云集之处,“能人”背后有“能人”,这就不可避免地使学生过去的优势变得不复存在,在现实的变化面前,由于心理承受能力差产生了自卑感,甚至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二)培养健康心理,提高学习效率     

   首先要增强学习动力,主要是确立学习目标。目标能指导人的一切行动。进入大学,等于眼前的理想实现了,新的理想—目标又等待着自己去确立,这种新目标的确立要根据大学的学习规律,结合自己的实际,并且要进行新的努力。在目标的确定中应该注意使个人目标与社会责任联系起来,把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否则这一目标就难以实现。其次,要培养学习兴趣。兴趣是情感的凝聚,一个人如果对某件事情感兴趣,那么,他就会深入持久地去做这件事,力争达到预期目的。兴趣对于大学生来说,更为重要。它是求知的动力,热情的凝聚,行为的指向,成功的起点。但是,大学生的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实践活动的丰富,培养和发展的。所以,在学习中,大学生要善于发现激发自己兴趣的事情,努力培养这种乐趣。  

   (三)克服学习过度焦虑     

   第一,要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能力,调整自己的抱负水平和期望目标,使之切合自身和客观现实。

   第二,增强自信和毅力,不怕困难与失败,勇于迎接学习中的挑战,保持适度的自信心,克服虚荣心理。

   第三,加强心理调节,保持情绪愉快和稳定,探索、掌握切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遵循大学学习规律,以增进学习效果。  

   (四)预防、消除心理疲劳  

   劳逸结合是预防心理疲劳的重要措施。学习一段时间,应该休息片刻放松一下;在学习之余,参加一些文体活动,使身心得到调节和放松,应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使生活内容丰富多彩还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此外,要学会科学用脑,掌握学习效率最高的时间。如有些人感到早上效率最高,有些人感到晚上学习效果最好,在这种情况下多用脑,就会事半功倍。  

   (五)正确对待考试,提高应试技巧  

   要充分认识到考试是衡量学习好坏的手段之一,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成绩并不完全、准确、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知识水准,特别是对能力的反映更不全面。所以,大学生应重视考试,但不过分要求高分。要考得轻松,学得愉快。提高应试技巧,首先要做好考前准备,即认真复习,有计划,有安排,有轻重缓急。要合理安排时间,不要使大脑过度疲劳,以免影响学习水平。尤其是临考前几天应保持充足的睡眠,这样才能保证以清醒的头脑和充沛的精力走进考场。其次,要有应付“怯场”的办法,考试时先做确有把握的题,难题放在后面做,这样可以消除考试紧张情绪。假如考试“怯场”,可设法转移注意力,使大脑兴奋起来,诸如想一件令自己高兴的事,或者是做几次深呼吸,使情绪稳定后再答题。

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一)正确选择学习目标和制订学习计划   

   统计非学习的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所占用的时间总量;计算尚有多少时间可用于学习;绘制一份每周活动图表,把学习时间列在突出位置。其中第一步可以通过核查用去的时间确定;第二步可以通过学习时间统计表来完成;第三步可以通过应用日程表来做到。通过有效地利用时间,提高自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大学生必须充分利用高校的图书馆、校园网、教师、同学等校内外资源。学会使用工具书、教科书,充分地利用图书馆、资料室、计算机网络,独立地查阅文献资料,收集各种必要的知识信息,是搞好自学的重要手段。在学习或自学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疑难问题,这就需要求师。专家、学者、教师、能人以及学有所长之人是老师,而期刊、文献、词典、参考书等也是老师。我国古代《学记》上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经常与同学、朋友交流学习心得,讨论学术问题,能互相启发,互相促进,活跃思想,提高自学效果。  

   (三)掌握学习方法  

   (1)集中注意力  

   以下一些措施可以帮助你集中注意力:

   ①选择一个有利于集中注意力的环境,并习惯于这种环境;

   ②排除分心和中断学习的物质原因;

   ③只有在体力允许的情况下,才能集中注意力;

   ④明确学习目的;

   ⑤务必掌握阅读所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

   ⑥尽量增加对你眼前所读作品的兴趣。  

   (2)正确运用记忆与遗忘规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洁斯的记忆实验证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后最初的一段时间内,遗忘得比较快,而后逐渐变慢。学习过的材料过了1小时之后,记住的材料仅仅剩下40%左右,再过1天,会忘掉全部材料的2/3,6天之后只剩下5%左右。这就是艾氏“遗忘曲线”。大学生可根据遗忘规律,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学会如何与遗忘作斗争的方法。下面几点建议可供参考:  

   1、及时复习与经常复习。复习时间的分配应该是先密后稀,即开始复习时,间隔时间要短,次数要多,以后间隔可逐渐拉长。  

   2、复习方法要多样化。不必总是按固定顺序从头到尾复习,应当重点复习那些难于记忆、易于遗忘的材料,而且每次复习,在内容上必须有所开拓,最重要的材料要在新的水平上和在新的联系中加以复习。  

   3、调动各种感官协同活动。有研究表明,单靠听觉每分钟仅能传达100个单词,而视觉传达的速度则为听觉的一倍。如果视觉和听觉同时起作用,则是听觉的10倍。所以,各种感官同时参加活动越多,则越有利于提高记忆的效果。如记忆外语单词,边念边写,就更记得牢。  

   4、相似材料要交替复习。实验证明,前后学习材料的性质越相似,记忆效果越差。复习也要避免连续学习相类似的材料,注意使性质相似的材料交替进行。在学习某一种材料以后,应当作适当休息,再去学习另一种材料,以免相互影响和相互干扰。

   (3)防止大脑疲劳的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学习负担适当;注意学习过程中的动静交替;坚持体育锻炼;生活有规律,睡眠有保征。   

   (4)掌握记忆方法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最常用的有效的记忆方法有以下几种:  

   1、理解记忆法:深刻理解的材料较容易记住,甚至终身不忘。为了加深对学习材料的理解,大学生在学习中应力求领会事物的意义和实质,找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规律,与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并把新材料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这样就能记得牢,记得全面精确,以便今后能灵活运用。  

   2、有意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总是集中注意力,孜孜以求,设法记住必须记得的材料,这就是有意记忆。但也有另一种情况:许多事物并没有经过什么努力,也没有明确的目的,却被记下来了,这就是无意记忆。然而,实验证实,有意记忆较之无意记忆,其效果要好得多。在学习中,我们要善于给自己提出记忆的目标和任务,加强记忆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3、边读边背法:试图回忆与反复阅读结合起来,其记忆的效果比单纯反复阅读直到背记好得多,如记忆外语单词、短语,读一两遍之后,就应该试着背记或默写。实验证明,用40%的时间进行阅读,用60%的时间试作背记,效率最高。背记无异于自我检查,能检查出哪些地方记住了,哪些地方还没记住,再读时就在难点上多下功夫,不必平均使用力量。同时阅读和试背交叉进行,有利于保持大脑神经的兴奋,延缓抑制过程的到来。  

   4、归类对比法:归类对比有利于加强记忆、熟练应用和发挥思维的灵活性。比如,学到英语动词之后须用动名词作宾语时,可以把这些动词归类如下:avoid,admit,consider,enjoy,escape,finish,miss,mind,practise等。学会对比的方法,显示出相似事物的不同点和不同事物的共同点,便于记忆。如:take part in,join,join in均可译为“参加”。但是,它们的用法及其意义还有一定程度的差异。“take part in”用于参加考试、会议等,“join”用于参加某一组织,而“join in”则用于参加一般性的活动如唱歌、跳舞等。  

   5、 联想记忆法:当我们要记住新的东西时,总是想方设法运用强烈的联想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联想造成的印象愈强烈,则记忆愈深刻难忘。联想有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和对比联想等。如背诵一首诗,就是由于词与词、句与句相接近而联想起来的;学习外语,把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放在一起学,通过类似联想和对比联想,容易把这些词记住。  

   6、 组织记忆法:有组织的材料易于记住并能较牢固地保持。布鲁纳认为:“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在于组织”。按照一个人自己的兴趣和目的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组织起来的材料,最有希望保持在记忆中。对材料进行加工整理的前提是分析和综合与加深理解。如编写提纲、绘制图表等都有助于巩固记忆,提高学习质量。

3.3人际交往

大学生人际交往四注意

与社会相比,大学是一个相对纯净的“象牙塔”,可同样离不开人际交往。如今,随着大学的日渐开放,大学生与社会交往的日渐增多,社会上一些复杂的人际关系在大学生活中也有投射。因此,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大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要注意:

  面子心理

大学生的许多人际冲突,都是发生在没有什么原则问题的小事情上,往往是一次无意的碰撞、不经意的言语伤害,或区区小利等,本来只要打个招呼、说声道歉,也就没事了,但双方都“赌气”,不肯放低姿态,结果争吵起来。更有甚者,一个不让,一个拔拳相向,头破血流,事后懊悔不迭。从心理学角度讲,则是双方都在用不适当的方法维护自尊,即典型的面子心理。仿佛谁先道歉就伤了面子,谁在威胁面前低了头,谁就是孬种,于是层层升级,以悲剧而告终。

 冲动心理

 大学生处于特定的生理发育期,自制能力较弱,遇事容易冲动。如骑车相撞以及类似的许多事情,是大家都不愿意发生的,有时也很难断定谁是谁非,双方谦让一下就相安无事了,即使自己有理,也可以忍让一点,好言相对,然而大学生往往一时冲动,气势汹汹,把事情搞糟。

  宽容心理

  同学之间坦诚相待、互通有无,有利于增进彼此友情,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冲突。但在和同学交流遇到意见分歧或对方有错误时,你是措辞生硬,直道其详,还是近取诸譬,站到对方的立场上想一想,委婉地让对方接受你的意见,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另外,培养幽默感也有助于把本来紧张的局面缓和得轻松自如;几句俏皮话能使一个窘迫的场面在笑话中消逝。

  封闭心理

  大学生人际和谐的表现之一是乐于与人交往,然而有的大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则形成不同程度的封闭心理,阻碍其正常人际关系的形成。有的是因为性格内向,情感冲动的强度较弱,外露表现不明显,被人误认为封闭,实际上他们是情感深沉,能帮人一帮到底;有的是整天忙忙碌碌,因为紧张的工作和繁重的家务所累,始终处于疲倦状态,自然也就很少有高涨的热情,只要紧张气氛松弛了,他们的热情一般能很快调动起来;有的则是因为心灵上的创伤所致。如过去曾赤诚待人,结果却遭致欺骗、暗算,因此对人渐存戒心,不轻易暴露自己的思想感情;或者学业屡屡受挫,世界在其眼中被蒙上了一层灰暗的色彩,失去了信心,失去了对生活的追求,自以为是看破红尘,新的事物,新的活动难以再激起他的热情,看不到自己改造世界的力量,只想消极混世,了此一生。

  对于心理封闭的同学,最重要是要努力改变自我,自强不息。大家要以更大的热情关心、帮助他们,不能简单予以责备,甚至孤立他们。

弹性交友五大原则

现实中有很多人在与同事交往时“弹性不足”,他们认为做人做事都应保持一个原则,交往也是如此, 如:看不顺眼者不来往;兴趣不同者不接近;话不投机者懒得说;令人不愉快者断交。

  当然,我们每个人做事都有自己的原则,这种交往的态度和原则也无可非议,但一个人在社会上行走,做事还是有点弹性,即灵活性为好,交往也是如此。我们交往要因人而宜,在坚持一定原则的情况下保持弹性。以下交往原则可供参考:      

  世上没有不可交的同事——如果你对一个人看不顺眼,或与他话不投机,但这个人并不一定是“小人”,他们也有可能成为对你有所帮助的君子,如果你一律拒绝,将来未免感到可惜。也许你会说,一个人话不投机、又看不顺眼,自己还要装出副样子去“应付”,这样做人做事未免太辛苦了。是的,这样是有一点让你觉得委曲,但一个人要有一点这样的功夫,并且还要不让人感觉到你是在“应付”他们。要做到这样,只有敞开自己的心胸,主动去接纳他人。      

  相逢一笑万事了——如果他人因为某事得罪了你,或者你曾得罪过别人,双方心里确实有点不愉快,但绝对没有必要结仇;如果你觉得有必要,应主动化解僵局。俗话说,不打不相识,有了这次相交,也许你们会因此成为好朋友,或者关系不再那么僵化,至少你少了一个潜在的敌人。很多人就是难以做到这一点,因为他们就是拉不下脸!其实只要你放下自己的架子,采取主动的态度,你的这种气度会赢得对方的尊敬,因为是你先给了他面子。如果他还是故作高姿态,那是他的不对!不过化解僵局要找一个合适的场合和时机,也就是说要有个借口!      

  不是对手就是朋友——有些人奉行一个原则,“不是朋友就是对手”,如果这样,敌人就会一直增加,朋友一直减少,最后让自己变得孤立;应该改变一个原则,“不是敌人,就是朋友”,这样朋友就会越来越多,敌人越来越少!      

  没有永远的敌人,也难有永远的朋友──世上的一切都处于变化的状态之中,敌人会变成朋友,朋友也会变成敌人,这是一种社会现实。当朋友因某种缘故成为你的敌人时,你不必过于忧伤感叹,因为有一天他有可能再成为你的朋友!有了这种心态,你就能以一颗平常心来交友!      

  放下你的身价——身价是交往的一大阻碍,也是树敌的一个原因,你千万不要以为你是博士,就不去与日俱增一个勤杂工,在“交朋友的弹性”这件事上,这种自我标榜的身价会使你交不到真心的朋友!      

  如果你做到了上述弹性交友的法则,你就不用担心自己交不到朋友,不用担心自己的路走不通。不过这种弹性的法则也并非一看就能做得到,而要经过慢慢磨练而养成。

没有沟通就没有理解

   在团队中,沟通是在有共同目标的基础上,团队成员为实现目标在各方面协调一致的过程。沟通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也许只有弄清楚沟通是怎么一回事,我们才可能进行有效沟通。  
   1、沟通是一种被感知  
   一长者曾提出过一个问题:“若林中树倒时无人听见,会有声响吗?”答曰:“没有”。树倒了,确实会产生声波,但除非有人感知到了,否则,就是没有声响。沟通只在有接受者时才会发生。
  与他人说话时必须依据对方的经验。如果一个经理人和一个半文盲员工交谈,他必须用对方熟悉的语言,否则结果可想而知。谈话时试图向对方解释自己常用的专门用语并无益处,因为这些用语已超出了他们的感知能力。接受者的认知取决于他的教育背景、过去的经历以及他的情绪。如果沟通者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的话,他的沟通将会是无效的。另外,晦涩的语句就意味着杂乱的思路,所以,需要修正的不是语句,而是语句背后想要表达的看法。有效的沟通取决于接受者如何去理解。例如经理告诉他的助手:“请尽快处理这件事,好吗?”助手会根据老板的语气、表达方式和身体语言来判断,这究竟是命令还是请求。德鲁克说:“人无法只靠一句话来沟通,总是得靠整个人来沟通。”所以,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方式,沟通的第一个问题必然是:这一信息是否被感知?是否在接受者的接收范围之内?他能否收到?他如何理解?  
   2、沟通是一种期望  
  就沟通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来说,在进行沟通之前,了解接受者的期待是什么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知道是否能利用他的期望来进行沟通。因为我们所察觉到的,都是我们期望察觉到的东西:我们的心智模式会使我们强烈抗拒任何不符合其“期望”的企图,出乎意料的事通常是不会被接收的。  
  一位经理安排一名主管去管理一个生产车间,但是这位主管认为,管理该车间这样混乱的部门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经理于是开始了解主管的期望,如果这位主管是一位积极进取的年轻人,经理就应该告诉他,管理生产车间更能锻炼和反映他的能力,今后还可能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相反,如果这位主管只是得过且过,经理就应该告诉他,由于公司精简人员,他必须去车间,否则只有离开公司。  
   3、沟通是一种要求  
  人们一般不会做不必要的沟通。沟通总是会产生要求,它总是要求接受者要成为某人、完成某事、相信某种理念,它也经常诉诸激励。换言之,如果沟通能够符合接受者的渴望、价值与目的的话,它就具有说服力,这时沟通会改变一个人的性格、价值、信仰与渴望。假如沟通违背了接受者的渴望、价值与动机时,可能一点也不会被接受,或者最坏的情况是受到抗拒。  
   4、沟通可以获取信息,但信息不是沟通  
  沟通一般都是带着一定的目的进行的,必然会获得相应的信息,但信息并不是沟通。公司年度报表中的数字是信息,而在每年一度的股东大会上董事会主席的讲话则是沟通。当然这一沟通是建立在年度报表中的数字之上的。沟通是信息的传递过程,但和信息不是一回事。    
   信息与人无涉,不是人际间的关系。它越不涉及诸如情感、价值、期望与认知等人的成分,它就越有效力且越值得依赖。信息可以按逻辑关系排列,技术上也可以储存和复制。信息过多或不相关都会使沟通达不到预期效果。而沟通是在人与人之间进行的。信息是中性的,而沟通的背后都隐藏着目的。沟通由于沟通者和接受者认知和意图不同显得多姿多彩。

3.4恋爱与性心理

大学生恋爱的四特点

大学生恋爱,除具有一般青年恋爱的特性外,还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
  1.注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
  恋爱向来被看作是为了寻觅生活伴侣,是婚姻的前奏。
  当代大学生注重的是恋爱过程本身,至于恋爱的结果已经不太在意。注重恋爱过程,有利于双方相互了解、加深认识,也有利于培养感情、增加心理相容度,同时也反映出大学生不愿落入世俗,着意追求爱的真谛。但是,只注重恋爱过程,强调爱的“现在进行时”,把恋爱与婚姻相分离,不考虑爱的“将来完成时”,未免失之偏颇。现在大学生中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一些大学生把恋爱当作一种感情体验,及时行乐,借以寻求刺激,满足精神享受,一些大学生是为了充实课余生活,解除寂寞,填补空虚,把恋爱当作一种消遣文化。只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实质上是只强调爱的权利,而否认了爱的责任。
  2.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
  绝大多数大学生能够正确看待学业与爱情的关系。他们赞成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大学阶段应以学习为主,爱情应当服从学业;或者希望学业和爱情双丰收,既渴求学业有成,又向往爱情幸福。总之,大都没有忘记学业,总想把学业放在首要的位置。但是,上述这些仅仅是大学生主观上、思想上的愿望而已。
  真正在客观上、行为上能够正确处理好学业与爱情关系的大学生,虽然也有,但为数不多。更多是一旦坠入情网就不能自拔,强烈的感情冲击一切,学习同样受到严重影响。有的大学生整天如痴如醉、想入非非,沉浸在卿卿我我的甜言蜜语中;有的大学生中午、晚上不休息,加班加点谈恋爱,致使上课时倦意甚浓,无精打采;有的大学生干脆逃课,一心一意谈恋爱,成为恋爱“专业户”。很多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儿女情长,英雄气短”,成就事业的热情一天天冷却,爱情逐渐成为生活的唯一追求。可见,摆正学业与爱情的关系,是大学生难以控制而又必须正确处理的问题。
  3.恋爱观念开放,传统道德淡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念日益开放,传统道德逐渐淡化。中国传统文化及伦理道德观虽对大学生影响较深,但随着对外开放的范围不断扩大,国外近一些年的“试婚”、“一人连续多配偶制”等婚姻观逐渐影响到大学生,使得学生常常处于理智与感情矛盾的漩涡中,在理性认识上觉得应该保持贞操,应该遵守传统的伦理道德观,但在爱的激情下,又不愿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恋爱方式公开化,光明正大,洒脱热烈,不再搞“地下工作”,甚至一些大学生在公共场所、大庭广众之下,竟旁若无人,做出过分亲密的举动。
  4.失恋态度宽容,承受能力较弱
  大学生中“有情人”虽多,但“终成眷属”者少,这样就产生了一批失恋大军。感情挫折后出现一个时期的心理阴暗期是正常的,绝大多数大学生通过“找朋友诉说”,或“理性思考”,对自己和对方采取宽容的态度,尊重对方的选择。但仍有一部分学生摆脱不了“情感危机”,有的失去信心,放弃对爱情的追求,立下誓言“横眉冷对秋波,俯首甘为光棍”;有的一蹶不振,沉沦自弃,认为一切都失去了意义,以至于悲观厌世;有的视对方如仇人,肆意诽谤,甚至做出极端行为伤害对方。因失恋而失志、失德者,虽属少数,但影响很大。
  鉴于以上大学生恋爱的各项特点,我们大学生恋爱应该采取正确的方式,更要正确的处理好恋爱与学业的关系,分清主导地位和次要地位。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正确认识友情与爱情,两者不可混为一谈。

恋爱中的光晕心理

所谓光晕本是一个摄影名词。凡懂得摄影知识的人知道,摄影成像是由于光线在底片的乳剂层上感光造成的。当光线过于强烈时,它不仅会射进乳剂层,而且会穿过乳剂到达片基并被片基反射回来,造成乳剂层的二次感光。这样,在像的周围就会出现一圈月晕一样的像影,这被称之为光晕现象。光晕现象会影响人们的解像力,使人们对影像的本来面目发生模糊感。心理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活动中有时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人们常说的“见其一点,不及其余”,从心理上说,可谓光晕作用的极端。
  恋爱中的光晕心理,按其反映对象可以分为对自己和对别人的两类情况。就对自己而言和对恋人的评价,表现大致相仿,常会发生下列情况:
  1.当自己某一两方面的条件(如长相、职业、家庭、经济收入、社会关系、住房情况等)比较好的时候,会自恃择偶条件优越,对未来的配偶进行过分的挑剔。
  2.当自己被多个异性同时追求,尤其是在异性的热烈颂扬面前,有可能飘飘然起来,从而出现自我评价倾向。
  3.当自己对某一异性产生同情或感激之情时,对自己内在感情的审度也会走样。
  怎样克服恋爱中的光晕心理呢?要记住三个“见”字,即主见、偏见和意见。
  (1)要有主见当然是正确的主见。有了正确的恋爱态度和恰当的择偶标准,理智水平就会大大提高,择偶过程中因感情波动而产生的光晕心理就不易缠身。这好比摄影时如光线过强,你可以加滤色镜。恋爱中感情的光线,同样可以通过理智的滤色镜来加以调节。
  (2)要戒偏见对己对人都要作全面的分析。苏东坡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只有横向视野而没有纵向视野;或者只有近距离视野,而没有远距离视野,都会产生感觉和认识上的偏差,造成择偶和恋爱中的导向失误。
  (3)要听意见俗话说:“当事者迷,旁观者清”。认真听取和分析家长、亲属、朋友等人的意见,集思广益,也会帮助自己获得正确的主见,只是对别人的意见不应盲从,而应“择其善者而从之”。


大学生恋爱常见的问题—失恋

失恋,就是恋爱过程中断,在客观上表现为相爱的双方分离,在主观上表现为失恋者体验到悲伤、忧郁、失望等消极情绪及心理痛苦和压力。恋爱的过程是两个人相互了解和选择的过程,当一方面提出中断恋爱关系时,另一方面就会失恋。世界上有恋爱就会有失恋。
  遇到失恋应及时的作出调整,具体的方法有:
  1、矫正认识,尽快转变观念。认识到每一个未婚青年都有追求爱情的权力,也有接受爱情和拒绝爱情的权力,失恋不失志,失恋不失德,从痛苦中崛起,善于升华为用事业成功体现生命价值,最终肯定能获得真正的爱情。异性之间初恋受挫折是常有的事。爱是双方的决不能强求,如婚前充满危机,婚后未必幸福。
  2、摘掉对方头上的光环。热恋时常常看到对方头上的光环,一旦失恋多找对方的缺点。找到自己对对方厌恶的地方,觉得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以此调整不平衡的心态。
  3、找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提高自信心,相信会找到更好的意中人。
  4、尽快忘掉这次恋爱的经历,淡化曾经发生的事,使自保持冷静理智,第一个撞进生活的异性不一定是合适的伴侣,不成终生伴侣可以做朋友,不要不成亲便成仇。
  5、情绪焦虑可以做放松训练,必要时药物治疗或请心理医生。
  6、找亲朋好友或心理医生宣泄自己内心的疾苦情绪,达到心理减压



3.5情绪心理


如何保持好心情

1、先笑然后再快乐
  很多人认为,人只有先高兴才能笑出来。然而心理学的研究却证实,人的行为也可以反过来影响情绪。就是说,人是可以先笑,然后再高兴的。不信可以试试看。躺下来,或者在椅子上坐好,双目微合,想着曾经高兴的事,面呈笑意,嘴角上翘,这时候就会感到一种平和愉悦之情。
  2、多注意高兴的事
  我们每天都会接收到大量不同的情绪刺激,而这些情绪刺激只有在受到关注时,才能形成情绪体验。同样一件事情,注意好的一面,就会产生正性情绪;而关注不好的一面,则会产生负性情绪。有的人比较快乐,正是因为更多地关注环境中的积极信息。不要抱怨不称心如意的事。
  3、多运动
  身体的运动会释放出使人兴奋的物质内啡肽,可以有效地消除轻微的抑郁和恐惧感。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经历:为某件事烦恼不已几近绝望,运动之后却“没有理由”地又有了信心,觉得事情并不是那么糟。
  4、关爱他人
  好的人际关系对人的情绪有很重要的积极意义。在关爱他人的时候,心情也会变得宽容和友好。多与人真诚交谈,帮助弱小,这样不但对改善心情有助,还能赚回友情,何乐而不为呢?

16种心理平衡自我调节法

有人对如何保持健康概括为四句话:“饮食合理、适度运动、限烟限酒、心理平衡”。前三句话易理解、可操作,而后一点则难以做好。但是,心理平衡至关重要,它是心理健康的前提。心理健康首先在于认知,而心理保健是心身和谐的关键。 中国要建立和谐社会,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与内心和谐。 现今,许多人之所以过着一种忧郁、枯燥的生活,其原因之一便是他们不能从那些使自己精神失调、恼怒、痛苦和担扰的事情中走出来,因而他们无法使自己的心身保持和谐。 心理平衡是健康的基础 心身和谐是心身健康的基础,其关键是心理调节作用。心理作用于躯体时,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的体内动态平衡,有利于个体对环境的适应和协调。现代心身医学十分重视和强调自我意识对机体心身的主动调节作用。 自我意识是人类个体与动物界的显著区别,它是人格发展的核心结构,是一种高级反映形式。自我意识不是生而就有的。只有经过社会化过程,个体意识到自己的社会存在、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并对自己的能力、特点以及前途等有所看法才构成自我意识。主动的自我控制和调节功能,是自我意识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自我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个体不仅能根据客观评价和自我实践的反馈信息形成对自己的意识,而且能根据自我意识来控制和调整自身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这种活动可以通过心理而作用于躯体生理,作用于心身健康。 情绪和心身健康关系密切,任何情绪活动总伴随着生理、生化的变化,控制和调节情绪状态对心身健康影响很大。青年人的情绪虽不再像儿童那样容易起伏波动,但一般也要到青年后期或中年时才趋于稳定。自我意识的水平达到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可以推延情绪发作和发作后适可而止。某些中年人的城府较深,喜怒哀乐可以不形于色,但若不能内在消化心理冲突也会导致结郁罹疾。自我意识调节和控制情绪与对客观的认识与评价、自我评价有关。学会善于掌握自我、控制和调节情绪,适应社会发展情况,对维护心身健康至关重要。
   16种心理平衡方法 研究表明,以下16种方法对促进心身健康是行之有效的:
   一、换一种方法思考。要认识到生活中不是所有的事都非常重要,都必须认真对待,非达到完美不可。其实,人所遇到的事只有5%非常重要或紧迫;15%至25%是比较紧迫的,剩下的大多不像人们自己想像的那么重要和紧迫。事事认真,势必长期有重压感而心身疲惫,甚至功能紊乱,终致患病。而所有事务中,没有比自身健康更重要的了。
   二、不做无谓的联想。“如果……必然……”常是最不合理,却又最常见、最有害健康的联想。如某事不成功,自然联想到更重大的事的失败,又会联想自己今后的统统失败,自己从此以后就彻底完了……从而忧心忡忡,甚至一蹶不振。其实,有许多事情的后果绝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严重,有些事情的恶果是人们错误联想的结果;从容应对倒常常能够柳暗花明,“船到桥头自然会直”。
   三、有时“难得糊涂”反而更好。记住:要想健康些,有时只能糊涂些!
   四、要学会及时释放压力,要善于及时表达情感。如此,有助于抗抑郁。
   五、多结交朋友,善于及时宣泄郁闷,取得有效的“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度越高,患癌的可能性越低,越容易维护自己的心身健康。  
   六、培养多种兴趣爱好。种花养鸟、书法绘画,有助于释放压力和压抑。
   七、读好书,有解郁及稳定情绪之功。
   八、任何人的情绪、心理、体力都是有周期性变化的。低落或心身疲惫时应告诫自己:这只是暂时的,很快就会走出“谷底”的;千万别就此一蹶不振,且不断消极地暗示自己。这时,最好能做点简单而容易成功的事来激励自己。
   九、快节奏、高强度工作生活一段时间后应经常改变一下,适度减慢节奏,调整调整,就像在高速公路长途跋涉,应经常休息一样。
   十、必要时,可脱离工作一段时间,或暂时改变一下生活环境及节奏。
   十一、当别人无意冒犯你的时候,“以牙还牙”常不是好方法,既无助于问题的解决,也会使自己精神高度紧绷,且有失风雅,不妨学会努力减少自己的“敏感”和“防范意识”。轻松应对可能效果更好。
   十二、不要试图同时做许多事情。记住:即使是爱因斯坦,系鞋带时也只能专注于如何穿进鞋孔。
   十三、给别人宽松,也给自己回馈“松弛”的机会,特别是对待部下、同事包括家人和孩子。
   十四、常饮淡淡的绿茶或花茶不失为一个好习惯,它也有解郁防癌功效;经常食用一些坚果类食品(如松仁、腰果等)和常食菌菇类灵芝类食品等等也常有较好疗效。
   十五、秋冬季多晒太阳,适度进行户外活动,是治疗抑郁症的一种有效方法,这与调节大脑褪黑素的分泌功能,进而改善睡眠有关。适度的户外活动有着多方面保健防癌功效,简单易行。多做户外活动,有助于控制体重、消耗能量,而肥胖是癌症的元凶之一。
   十六、注重环境保护,人人可享天年。环境,是每个人赖以生存的空间,注重维护良好的环境,包括努力优化办公室人文小环境等,都有积极的保健防癌之效。 如果人人都能自觉做到愉快而健康地享受生活,那么远离癌魔,尽享天年,就不是梦了!


酸葡萄效应

[实例] 在伊索寓言中有个《狐狸与葡萄》的故事,说的是那狐狸本来是很想得到已经熟透了的葡萄的,它跳起来,未够高,又跳起来,再跳起来……想吃葡萄而又跳得不够高,这也算是一种“挫折”或“心理压力”了,此时此刻那狐狸该怎么办呢?若是一个劲地跳下去,就是累死也还是跳不够那葡萄的高度。于是,那狐狸说:“反正这葡萄是酸的”。言外之意是反正那葡萄也不能吃,即使跳得够高,摘得到也还是“不能吃”,这样,狐狸也就“心安理得”地走开,去寻找其他好吃的食物去了。
  [点评] 寓言中的狐狸遇到“挫折”或“心理压力”时,采取了一种“歪曲事实”的消极方法以取得自己的“心理平衡”。凭心而论,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像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被人打时口中或心中念一句“反正是儿子打老子”,于是也就悠悠然忘却了皮肉之苦痛。人们不也常采用“阿Q”精神来缓解自己的压力而获取“心理平衡”吗?无可否认,它们确实也有着实际的意义和作用,尤其是当人们认为自己对所面临的压力已经是无能为力的时候,也不妨采用这种应付方式,以免走向极端。任何一种事物都会有正反两种意义,只要起到暂缓心理压力作用,使心理得以平衡,就有其实际意义,即“合理化”的酸葡萄效应。当然,我们不能总是停留在此,事后应采取积极措施,解决问题。


3.6择业心理


做个受欢迎的毕业生

1. 朝气十足
   企业招你时,进行的只是进入单位的第一个考试,要让他们了解你的才华,应尽快进入角色,达到一定标准后,便是发挥自己的实际能力了。学生时代耗尽了精力、酷似大人,缺乏年轻人的朝气则会被人视为元气不足。身体、行动、思维与老年人相差无几,只会使人敬而远之。毕业生给用人单位造成 “ 能干点事 ” 的印象尤为重要。

   2. 学有所成
   大学是从事教育和研究的地方,在大学里致力于一种研究且取得成果,进行一些前所未有的尝试,热衷于某事且能积极投身其中的毕业生受欢迎。工作后,公司会对你的积极性和忍耐力给予高度评价。四年的大学生活都是在懒惰中度过的学生很容易败下阵来。学无所成的人,哪里都不会受欢迎。

   3. 善于言谈
   总有些学生不善口头表达,他们不具备凡事都说得有条有理的素质。作为大学毕业生,本身应当充满魅力,上下关系要打理得有条有理,学生腔要少一点了,多留点心思学习工作用语、办公室语言。千万别忘了,幽默风趣、积极向上语言风格在哪都受欢迎。给人一个好印象,将身上闪光的东西展现出来,引起周围人的注意是十分有利的。

   4. 责任感强
   与无忧无虑的学生生活不同,进入单位工作后,每个人都要负一定的责任,缺乏责任感的人不但干不好自己的事,而且还会给别人的工作带来麻烦。遇到事情,要敢于但要善于承担责任。喜欢这个工作,就多思考些问题,可设身处地地为领导着想,提些合理化建议。

5. 懂得相处
   现代的工作往往要求众人彼此合作。不善与人相处的人,对于集体活动通常采取拒绝的态度,感情淡漠,不懂得关心与体谅他人,这显然会影响集体的工作成效。要明白,工作后你只是流水线上的一个螺丝钉,你不动,流水线就要停;你认为这样可以显示自己多重要,你就错了,有人会将你换下来,让能动的上来。所以,要时时提醒自己懂得相处。

怎样适应社会竞争

 人类社会必须有竞争才能不断发展,当前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新的形势下许多人感到不习惯,失去了安全感,甚至产生自卑、胆怯、不敢参与竞争的心理,也可导致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这种人的心理适应能力太差。因此,青年人要立足于社会,不但要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也要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所谓“适者生存”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一个人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求得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就必须加强竞争意识,不断提高竞争技巧,寻找竞争机遇,才能达到竞争的目标。这就要注意培养一些素质和能力:  

   1、培养竞争意识  

   市场充满机会,也充满了风险,必须学会在竞争中求生存,进取中求发展,也就是在竞争中学会竞争。  

   2、增强时间观念  

   要学会珍惜时间,抓住今天,努力充实自己。实际上大多数人的智商水平都在平常范围内,超常水平总是少数,一个人要取得事业的成功,主观努力多花时间就是基础,也就是发奋图强的具体措施。  

   3、学会“表现自己”  

   “表现自己”并不是炫耀自己,而是学会在应该属于自己的最佳位置上,恰如其分地、实实在在地充分表现出自己的才华与特长。  

   4、锻炼交际能力  

   培养自己落落大方的气质风度和高雅的言谈举止。另外,一定要以诚待人,作为一真正搞事业的人,绝不能靠欺诈、谎言、弄虚作假、玩弄权术来取得成功的。假冒伪劣只能得逞一时,是绝不能长久的,而且一旦暴露终将身败名裂。  

   5、锻炼良好口才  

   口才是一种修养、才能、技术和艺术,是表达思维、做好工作、实际交往、开拓进取的重要手段。  

   6、培养自学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老化的速度加快,新的知识、信息如潮涌来,因此,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  

   7、树立风险意识  

健全心理承受能力,经得起失败的磨练,使自己最终成为生活的强者,事业的成功者。

   总之,在当前激励的社会竞争中,必须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这其中既要经受住成功的考验,也要经受住失败的风险。以个人事业有成就绝不能骄傲自满,一个人如果失败了,更要去寻找原因,重新制定计划,把失败当作成功之母。  

   古语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祸福观是加强心理适应能力的辩证的人生哲理,是人立足于社会有利的思想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