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18:30,马克思主义学院第21期人文讲坛第七期在教学楼C201教室如期开讲。本期主讲人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姜爱华副教授,主题是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智慧,讲座以线下和线上讲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重视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总结经验不仅是中华民族素有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不断登上人类文明发展高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本次讲座通过霸道——法治,帝道——无为而治,王道——德治三种治国模式,阐明了中国古代治国理念的不断发展进步以及本身所具有的利弊,对我们当代有很大的启示。
姜老师通过“商鞅变法”的故事引入了霸道的治国理念,同学们深入的了解到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官僚制度以及在这种制度下它所包含的法家核心思想,教育制度,奖惩制度,目的。并抛出问题秦国确立霸道治国模式统一六国,但很快灭亡,根本原因便是缺少仁义,权力失控,法律苛刻,劳民伤财,详细的分析了法家的特点。接着,详细的讲述了道家黄老学派的治国思想,包括君无为而臣有为,简化法律不搞苛法,重因循轻改作三个主要内容,这是在总结霸道理念历史经验教训后所创造出的新理念,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开启了帝道治国理政的“文景之治”盛世。最后,姜老师介绍了“为政以德”推行道德政治即德政,强调国家政治的目的是推动全体国民集体向善。德政的实施需要德治,礼治,法治的有机统一,相互支撑。汉代独尊儒学以后,中国人塑造了“礼仪之邦”的国家形象。
姜老师通过对中国古代治国理念的发展变化的解读,让同学们更好的意识到对绵延五千多年的治国理政,应该多一份思考,明白当前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得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必须牢记历史警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
撰稿:高嘉
摄影:高嘉 欧香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