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18:00,马克思主义学院第22期人文讲坛第四讲在教学楼C113教室如期举行,本次讲坛仍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主讲人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张彩霞副教授,主题是从汉字构形看中国古代的居住文化。本次讲坛张老师从汉字的历史脉络讲述,进一步引发出世界上几种类型古文字的地域特色。由于中华民族历史的延续发展,从而展现出中华文字的独特魅力。在此基础上以居住类型的文字进一步阐释中国古代的居住文化,展示出中华文字的形意特征。
汉字是个大家族,其形成的历史非常悠久,成系统的汉字从甲骨文算起,至今已有3000年左右。更早的陕西半坡村和山东的大汶口的陶文已有6000年以上历史。已发现的陶文只有6个,而甲骨文已是成熟而系统的汉字,包括已辨认的和未辨认的共有4500左右。到东汉,在许慎编著的我国第一部字典里已收录9353个汉字,到清代《康熙字典》收字已达47035个。汉字的家族成员以十分惊人的速度增长,既说明中华文明的高速发展,也说明汉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张彩霞老师从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来讲述文字跟文化的脉络关联,在众多的古文字中很多都已经失传了,唯有中华民族的文字一直延续下去。作为中华儿女应该感到骄傲,我们应该热爱汉字了解汉字。楔形文字也叫苏美尔文字是由苏美尔人于公元前31世纪左右所创,是已知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距今5000多年前,古埃及出现了象形文字。中国甲骨文字,是我们目前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纳西族图画文字,是纳西族的东巴文字,有“文字活化石”之称。这几种文字都代表着不同的民族的地域文化特色,但是只有甲骨文一直演化下来,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汉字。
张老师详细介绍了汉字的起源说,在众多的学者探究之下,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1.仓颉造字说《说文解字》许慎2.结绳说3.八卦说4.契刻说5.符号说6.图画说。张老师通过具体的故事和案例展示来展现这几种学说的由来和依据,并且联系实际生活来具体阐释。接下来,张老师讲解了汉字的构造方式,从汉朝以来,相沿有“六书”的说法。六书之首就是象形法。具体解释了学术界六种构造方式。1.象形2.指事3.会意4.形声字5.转注6.假借字。张老师通过自己的书写,让大家来猜测古文字的具体含义,同学们也积极应答猜测。顺着汉字的发展脉络,张老师进一步讲解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具体联系,汉字的演进也代表着中国大一统政治的发展。也同样是不同时期中国文化的表现形式,也展现着时代文化的逐步演进。而且汉字也体现着我国南北地区居住方式的历史演进,张老师通过不同字表现的居住方式和住宅部件的不同来体现汉字的独特含义,在展现汉字的魅力的同时也描绘了中华民族的南北文化的和而不同,还有其生动的可视化的生活联系。
在这次讲座的尾声,张老师进一步表示,要从文字中看中华文化的魅力,看中国居住方式的演进,看中国历史的发展。我们要认真学习汉字,进一步发现汉字的魅力,进一步传承汉字所代表的中华文化的特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上作出指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国民族强。泱泱中华五千年,汉字以其特有的创作方式和表现形式,传承着源远流长的中国文明,青年学子要为祖国所拥有的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而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必将把中国语言,中国文字发扬光大!
图片:李林 王君朝
撰稿:张梦阳